今后,市民出门购物将更加便利。昨日,商报记者从市商委获悉,我市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到2017年,全市建成50个城市核心商圈,超市、菜场、药店等便民商业也将全面覆盖居住区和公租房。城市核心商圈、专业大市场、物流产业形成三大集群,预计将撬动3000亿元资金投入。
核心商圈
商住分开人车要分流
市政府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未来5年,全市将建成50个城市核心商圈,其中,零售额100亿元的大商圈13个、500亿元的3个。
市商委规划财务处副处长蒋晓兵介绍,50个核心商圈包括提升优化解放碑、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5大成熟商圈;同时,加快续建新建江北嘴、两路空港、李家沱、九宫庙、缙云、西永、礼嘉、茶园、龙盛、陶家等10个主城新兴商圈。此外,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商圈建设,提升万州高笋塘、涪陵南门山、黔江老城、永川渝西广场、合川北城、江津遗爱池商圈的业态布局和购物消费环境,加快其他23个区县(自治县)、万盛经开区等核心商圈规划建设。
“核心商圈建设应坚持‘商住分开、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的理念。”蒋晓兵表示,商场和住房要分开,不能楼上住房,楼下商场,避免相互干扰、相互影响;行人与行车分开,不能人车混流,既不安全又影响交通。
便民商圈
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
根据《意见》,未来5年,我市要全面提升便民商业的普及率。其中,社区便民商圈、重点集镇商圈实现全覆盖;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突破400万人。
“提升社区便民商圈,最终就是要实现居民出门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基本可满足日常生活消费需求的商店。”市商委相关人士介绍,每个社区便民商圈至少有10种必备型业态,包括社区综合超市、标准化菜市场、便利(民)店、餐饮店(含早餐)、家政服务、美容美发店、药店、洗衣店、维修点、代收代缴点。还可根据居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合理配置选择型业态,鼓励品牌企业发展网上交易、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等服务。
三大集群
5年将撬动3000亿投入
《意见》还提出,到2017年,重庆将建成城市核心商圈集群;建成专业大市场集群,百亿级大市场达20个以上;建成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物流基地(园区)8个。
蒋晓兵表示,这三大集群的形成,将拉动集群区域内商圈改造、房地产投资、商圈周边配套开发、商贸物流配套开发等配套项目的投资。
“目前,市级商业发展专项资金已从6000万增加到8000万,市、区(县)两级城市建设配套费增加到每年10个亿。”蒋晓兵说,加上中央专项扶持资金,我市每年将增加约20亿的资金支持。他说:“打造三大集群,5年100个亿的资金扶持,保守估计可以撬动3000亿元的商贸总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