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4年以来,信贷收紧、库存高企,开发商销售不佳、资金链不断趋紧、拿地意愿骤减。土地市场的低迷直接影响土地出让金的回收,而这大大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紧缩。
与楼市量价齐跌的局面相呼应的,是“拐点论”、“救市论”甚嚣尘上。一方面是地方财政的内部压力,另一方面是保增长的政策需要——地方政府松绑限购意愿强烈,一次又一次试探中央、市场反应。
“随着中央态度的明朗,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不再‘欲语还羞’。”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千方百计去库存”将是一些房价涨幅较高、前期开发量较大的城市做出的首要选项。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邹林华认为,目前大中城市房价呈现主动调整态势,全国楼市进入结构性过剩阶段,但还不会进入持续的衰退与萧条,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将进入为期2-3年的调整。
有专家分析称,整体楼市将不会出现崩盘,但局部性崩盘完全是有可能的。
“一线城市不会取消限购。”专家表示,如果北京、上海等城市取消限购政策,投机需求就将马上涌入,此前调控收效就前功尽弃。此前,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北京不会轻易放松限购等措施,否则会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专家认为,在银行信贷政策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放开限购政策对救市作用不大。但如果在住房市场出现变化时再被动放开,就可能贻误时机,给市场带来不必要的冲击。
2025-09-28 12:05
2025-09-27 09:30
2025-09-26 07:30
2025-09-26 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