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款的去向,引发了种种猜测。“没钱兑现征地补偿,却有钱建这么豪华的村委会大楼!”村民陈永华指着黄家山村办公楼,气愤地说道。据媒体报道,黄家山村新建办公楼面积达2400平方米,只有15个人在里面办公。其中,村支书、村主任的办公室面积都约60平方米,超过了有关规定。
那么,3000万元征地款去哪了?
“这些钱用在道路、厂房、学校等的建设。”黄柏球告诉记者。对此,黄德胜并不认同,“厂房是1990年代建的,这几年只建了个轮胎市场,没搞什么发展项目。”记者就此向村委会求证时,对方拒绝作进一步说明。
黄文山告诉记者,尽管黄家山村成立了监事会,但监事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很难监督村里财务的具体运作情况;十多年来,村委会从来没有就重大事项召开村民大会,村里有什么项目要做,顶多开次村民代表会议,会议的内容也没有向村民传达过;村帐一直有公开,但公开的仅仅是总收入、总支出,村民无从知晓,也无从监督。
事实上,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也搞不清楚黄家山村的征地款使用情况。该部门2008年作出的审计报告指出:黄家山经联社没有对征地补偿款(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款)实行专款专户管理,我们不能确认其征地补偿款具体使用情况。
2008年,东莞出台《东莞市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收入款项管理若干规定》,要求辖区各村集体对土地收入款建立专户管理,不得提取现金。同时,《规定》还对土地款的使用范围进行限定,而使用范围并不包括向农民进行现金分配。2012年,《东莞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颁布实施,关于土地款专户管理的规定依然保留。
“征地款不能分给农民了,可以用来发展集体经济。”尹效良说。
然而,自1991年以来,黄家山经济发展总体较慢,利用土地款兴建厂房后,并没有大幅增加集体收益;同时,黄家山村没有利用好留用地,部分留用地空置多年。
于是,黄家山村只能走上借债偿还征地款利息的道路。但村民更希望空置的留用地能开发,以增加村集体收入。2007年,村民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当时村干部说,留用地要开发了。”黄文山说,村民听了很乐意,不过,村委会并没说留用地要干什么,也没有开会讨论过,“开发商的实力也遭到了村民质疑。”但是,黄家山村还是跟开发商签了合同,留用地随即被围蔽起来。然而,7年过去了,黄家山村的留用地至今仍闲置。
“当时,村里的留用地不具备房地产开发条件,加上手续繁琐,所以一直没开发。”黄柏球说,“但黄家山村历届班子一直在努力完善用地手续,并取得较大进展,部分地块已进入报建阶段;待报建手续完成后,就可进行开发。”
当南方农村报记者追问部分地块的位置、面积时,黄柏球摆手称:“这个你不要问,没必要告诉你。”
尹效良认为,黄家山村留用地开发缓慢与规划和用地指标有关,并非村集体能单独解决,“全国都存在这个问题。”(村民黄文山、陈永华、麦庆元、黄德胜均为化名)
2025-09-28 12:05
2025-09-27 09:30
2025-09-26 07:30
2025-09-26 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