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河口耗资2.7亿元建成的文化长廊,仅仅建成3年之后又面临被大部分拆迁的命运,引发质疑,21日,河口县人民政府发言人、河口县住建局副局长刘建雄就此事回应称,这种说法是误会,财政资金并未被浪费。
2.7亿打造边境明珠
位于中越边境地区的河口县是一个瑶族自治县。处在“风口浪尖”的“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就位于滨河路河堤一侧。按照河口官方提供的资料,这一项目用地长1053米,总用地面积16678.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821.41平方米。
从2009年11月项目一期动工建设,至2011年2月三期验收,共有150套法式风格的商业用房。项目“设有观光平台和走廊、景观灯光、间隔地带、消防通道和卫生间等公共设施,是集商业、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建筑景观带”,建成后曾被当地誉为“边境明珠”。
这个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运作的项目,总投资达到2.7亿元。
然而,这个很好做生意、群众较满意的地方,大型挖掘机已经隆隆地开进开始了拆除工作。
政府文件让工程殒命
为何刚刚使用3年多且运行状况良好的项目要被拆?按照河口县的解释,“沿河商铺严重影响了沿岸的景观,成为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于是,“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将被“改造提升”,使之成为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场所。
按照上级有关“将河口建成国际化滨江城市”的要求,河口县在2013年制定了《河口县开展口岸国门形象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2014年5月23日,河口县对第一批协议拆迁的14套房屋进行拆除。
面对不远处已经在施工的挖掘机,在项目三期从事服装生意的一名年轻商人告诉记者,当初跟房东签的是5年的合同,虽然房租是一年一交,但光是店面的非毛坯费都花了十几万元,现在还不知道怎么个补偿法。
来自昆明的李学智在河口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2009年,公司以37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文化长廊项目的三套商用房,总面积达到490平方米。“因为靠着河岸,地段好,出租出去生意还是很好做。”
按照李学智最初的设想,如果项目运转好,以后每套商铺每年的租金可能到10万元左右,只需要十来年的时间就能收回370万元的投资。现在滨江路对面的商用房价位已经达到3万多一平方米。
“短命工程”何时休根据河口官方的回应,“由于前期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城市空间拥挤,街道狭窄,建筑密度大,该项目已不适应新的城市发展规划和上级提出把河口打造成为国际化滨江城市的要求”。
2025-09-27 09:30
2025-09-26 07:30
2025-09-26 07:25
2025-09-26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