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老鸦陈、陈寨等“重量级”城中村先后传出改造消息。2015年,金水区最后几个城中村的拆迁也进入倒计时,意味着郑州城中村改造进入冲刺阶段。
由于由区政府成立的国有全资或控股公司接受区政府(管委会)的委托,作为建设主体实施安置区建设,最为关键的是,城中村改造费用主要由房企垫资,后期政府会通过返还招拍挂土地款的形式对企业进行补偿。郑州本土房企在一级开发阶段即介入,因此郑州在土拍时,通常以定向出让方式协助前期参与改造的企业完成招拍挂流程。
建业、鑫苑地产等河南本土房企在郑州发展以来,跟随城中村改造步伐,享受了一波红利;升龙、万科、保利等外来房企也因为与当地房企合作而获利。
最后一轮红利抢夺
上述郑州房企相关人士透露,与本土房企合作开发,是所有的外来房企进入郑州的“捷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在2003年刚开始城中村改造的时候,确实也有不少外地房企想进入,奈何当时的市场透明度太不高,商业风险很大。”一名业内人士透露,以上海某国企为例,当年在与郑州当地企业合作的时候就因为商业理念不同而“吃亏”,最后撤离,至今仍未踏入郑州一步。
从郑州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四个开发区、六个城市区及县城、产业集聚区、组团新区规划区范围内,共启动拆迁村庄627个,动迁175.65万人可见,郑州全域范围内保持着每年拆迁100多个村的进度。中心城区的476个村庄,已完成拆迁改造城中村383个,占总数的八成。
因此,进入2016年,郑州的城中村数量已经不多,预计在今明两年将全部实施改造。换言之,这是城中村改造最后一波红利。来自同策咨询的数据显示,郑州房价从2015年-2016年一直保持增长。2015年1月,郑州房价均价7990元/平方米;到2016年8月,房价跃上万元台阶——10066元/平方米。
根据规划,2015年-2017年,郑州入市城中村改造项目主要分布在金水、惠济、中原、管城、二七、高新等6区,一共有46个项目。这些项目均名花有主了,以河南本土房企如建业、绿都、名门、鑫苑等为主,外来房企如恒大、万科、保利也在列。
而外来房企最想进入的也是这一波城中村改造集中的区域,分享最后的红利。比如融创通过收购美盛在郑州布局了两个项目,一个就位于惠济区,而另一个位于郑东新区;融信直接进入了高新区;恒大与新合鑫置业在高新区合作项目;碧桂园与当地房企名门地产在金水区合作名门紫园与名门翠园等等。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外来房企表面上对郑州市场的品牌、质量等有贡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的利益分配局面,因此较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2025-09-29 07:25
2025-09-29 07:20
2025-09-29 07:15
2025-09-29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