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局24日发布消息称,首都新机场工程将于本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19年建成投产。该机场占地面积约1600亩,总投资超799亿元,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数”读新机场:7条跑道 年吞吐量1亿人次
根据规划,新机场将建设7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的需求。其中,一期工程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建设4条跑道、70万平方米航站楼及相应的货运、空管、航油、航食、市政配套、综合交通枢纽等生产生活设施。
一期工程中的4条跑道,将首次采用三纵一横“全向型”构型,该种跑道构型适合京津地区的空中运行特点,为空管运行提供了多种可行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北京地区紧张的空域资源,减少航空器地面滑行时间,有利于提高空地一体运行效率,并减少了对周边的噪声影响。
此外,官方还计划打造以新机场为核心的“五纵两横”综合交通主干网络,将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整合,以大容量公共交通为主导,形成具有强大区域辐射能力的地面综合交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新机场轨道专线可直达北京市中心区域并与城市轨道网络多点衔接;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可在2小时内实现与周边主要城市的连接,为开展空铁联运创造有利条件,使新机场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从地理位置来看,新机场处于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重点的叠加区。新机场建成后,依托新机场发展临空经济,将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利用好河北省和天津市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引导北京部分交通物流、教育培训、商贸市场等服务功能向外疏解转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首都机场“囧”境:每天约300个飞行架次无法安排
2013年,首都机场客流量达8341万,日均航班起降达1600多架。今年,首都机场的吞吐量预计将超过8500万人次,稳居世界第二。然而,由于机场使用率几近饱和,据中国民航局副局长周来振说,首都机场每天约有300个飞行架次无法安排,每年近1000万人次的潜在需求被“拒之门外”。分析称,若不合理规划,北京航空业务增长将出现瓶颈,因此新建机场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同为世界级城市,东京有2个大型机场,巴黎有2个,伦敦有5个。而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目前仅拥有1个大型机场。2013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指出,“着力把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兴建新机场,成北京完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一步。
2008年起,官方对净空、空域、环保、地形地质、公共设施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等进行了全面科学论证和严格比选。经过6年的漫长等待,2014年5月,环保部发布《北京新机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北京新机场选址终被敲定。建成后的北京新机场,距天安门广场直线距离约46公里,距廊坊市中心直线距离约26公里。
北京部分短途航班将向津冀分流
12月22日,京津冀三地达成民航合作发展协议,首都机场的客流将逐年向天津机场和河北石家庄机场分流,航程在1000公里以下的短途航班被鼓励迁出。至于迁出的具体航班,民航局有关负责人称尚无时间表,将由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决定。
2025-09-25 07:20
2025-09-25 07:15
2025-09-25 07:10
2025-09-24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