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谓的走马观花的留学,而是真正意义上进入一个学生的状态,这是王石在60岁以后,甚至是他70岁之前,都希望坚持做的一件事。70岁之后呢?
如果不是见到褚时健,70岁以后的王石按照他原有的规划,功成名就之后找一个无人的小岛悠哉悠哉的住下来。但现在,他却打算重新再创业。
第一次和褚老见面是2002年。在经历了巨大的人生变局家庭悲剧之后,七十多岁的褚老依然还在种橙子,“我当时就想,到了这个时候,我会干什么?”
后来,他终于有了答案:做农业。
可以说,在重新找到创业原点的这条路上,对王石来说,褚时健是最关键的一个人,算上今年“深潜—褚橙优客工场企业家营”,王石已是第八次与褚老会面。“到现在九十岁了,他每天都还很忙活。”
所以,王石决定,70岁之后不能去小岛隐居了,促使他要做农业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并不算乐观的食品安全问题。攸克君问,如果做农业,会希望也做成褚橙这样一个自带精神属性的产品还是就当成一门生意来做。
王石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细数了褚橙现在在做的三个系列,以及坚持每年限产一万吨的精神橙,他甚至不止一次的说,褚橙的确代表了一种精神,但最重要的是它还很好吃。为了做农业,他去到以色列学习他们发达的农业技术。
有时候觉得,人的一生就像是一个圆。
1983年的王石,到深圳谋发展,而他赚到的第一桶金,却也是和农业有关——做饲料中介商。靠着卖玉米赚下的三百多万,王石创立了万科的前身,主营视频器材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
二
人的记忆力似乎和年龄成反比。
现在的王石,依然清晰记得三十多年前创业初期的种种细节。从万科开始做录像机,如何拿批文如何报关;从万科92年拿地到首入某个三四线城市,其中的取舍权衡,他讲了两件事。
1992年,万科在某个城市拿地,定金1200万。就要交定金的时候政府找来说,要把一般的地拿出给另一企业,因为另一家企业出价更高,政府也愿意给予万科2000万的补偿。结果呢,王石说,他代表万科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如果连保证金不用交甚至直接地没拿就挣到了钱,那公司的设计、建筑、营销等等部门怎么看?公司直接炒地皮挣钱不就行了,这对于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形成非常不利。
第二个故事,依然是拿地。
万科首次进入一座三四线城市,当地政府拿出了2000亩地,很希望能与万科合作。对于一个未开发成熟的区域来说,万科的到来无疑是最好的强心剂。王石说,当时政府承诺如果他可以到场,每亩地还能再降2万。他如约而至,在签约现场,对当地政府给出的土地价格提出了质疑。不是不合理,而是他觉得给低了。非但没要降价,他要求每亩地的价格增加5万元。增加出来的这部分费用,是希望当地政府能够给到被征地农民更多的土地补偿。
“当时我们的区域总一个劲儿拽我衣服,不是这个意思。我管他呢”回忆起这段,他语调明显高了起来。因为谁都不理解,但他知道,依照当地给到农村的补偿款结合其他成本,政府给万科的价格实际上已经是亏本买卖,而万科在其他城市也遭遇过因征地补偿问题农民针对项目人为设置障碍。因此,他告诫区域负责人,即便没有主动加的每亩这5万,政府主动减的这2万也绝对不能要。今天貌似你捡了便宜,日后一定会还的。
这两个故事,有些年头,却藏着两个字:格局。在昆明的这个晚上,我们和王石聊了五毛钱的,没什么商业世界期待的战略与规划,而是运动、健康或人生。我喜欢他说的一句话,现在的人做一件事诉求太多,做生意就做生意,做公益就做公益,相信运气,要有底线。
2025-09-26 07:15
2025-09-26 07:10
2025-09-25 07:30
2025-09-25 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