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 王有为“解剖”葛洲坝虹桥紫郡公馆
绿色建筑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通俗来讲,绿色建筑是一类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建筑物。
由于涵盖面广、内容复杂使得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十分严苛。因此,会上王有为从技术、节能减排、以人为本、科技系统等层面全方位对葛洲坝虹桥紫郡公馆进行解读。
从技术层面来讲,绿色建筑一方面从生态的角度注重四节一环保,包括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绿色建筑注重以人为本,旨在创建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技术层面的创新往往对一个行业发展具有着巨大意义和深远影响。通过对技术不断革新,虹桥葛洲坝项目在“5G科技”的有力支撑下虹桥紫郡公馆已成走在行业中绿色建筑的前列。是统筹低碳城市新发展,助力传统人居再升级的一大力作。
绿色建筑的本身对节能减排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行业的普遍做法是通过构架低碳科学的生态系统,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王有为表示,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说,葛洲坝虹桥紫郡公馆的“地源热泵”及“毛细管网”两大系统,能有效保证舒适度的同时降低系统能耗。而在降低能耗负荷的层面上,增强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落实屋顶外墙保温隔热的一流做法,外窗采用Low-E中空系统窗,都是项目实施可运用的重要措施。
王有为指出,“以人文本”是绿色建筑的重要设计核心。葛洲坝虹桥紫郡公馆从室内空气、温湿度、声控、智能化、水质等方面均实现了全面考虑。在室内空气品质上,项目建立全置换新风系统,使PM2.5过滤效率达90%以上,两小时将室内的空气置换成全新处理的新风,都是有效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措施。且此类新风系统风口送风风速小于0.5米/秒,不会给居住者带来明显的吹风感,也保证了室内的舒适品质。
温湿度是人们直接感受及反应的重要指标,且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例如南方一些城市梅雨季节的潮湿感也是给很多人带来生活居住困扰的主要因素。在温湿度上,葛洲坝虹桥紫郡公馆通过新风加湿除湿系统和毛细辐射系统的组合,可为室内居住提供最佳的温湿度环境以满足居住者舒适度需求。
“智能城市智能建筑是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王有为表示,项目灯光场景一键调用,全区覆盖智能安防、可视对讲搭配APP,手机、平板多渠道操作、环境数据实时掌握,电动窗帘一键开关,红外信号精确捕捉等等智能系统,都能帮助人们享受到现代生活气息。
此外,在声控层面上,葛洲坝虹桥紫郡公馆加强墙体、楼板的隔声性能,并注重外窗、排水等细节上的隔声考虑,例如在同层排水上增加静音管道,都是帮助把噪音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的有效措施。而项目对水质及厨余的处理也显现了“以人为本”的良好理念。室内水系统的净水技术以及多重过滤,可确保人体健康不受到水污染的侵蚀,同时水池中的粉碎机可以及时地自动将垃圾粉碎,然后冲入排水管道,也能够有效保证厨房的洁净。
就整体而言,王有为认为,葛洲坝虹桥紫郡公馆从“5G科技”中的温湿度控制、空气、光线、水质、声环境、心理、绿色健康认证七个维度出发,集成了包括屋顶外墙热隔阻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毛细管网系统等在内的八大科技系统,以及包括安全防护系统、红外控制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等六大智能系统,并获得双重认证,堪称中国住宅建筑高品质群体中的佼佼者,而项目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符合人居改善需求,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市场规模高达15万亿。在房地产行业步入“白银时代”的背景下,对诸多房企而言,发展绿色建筑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遇。毋庸置疑,在绿色建筑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下,不论是基于客户需求出发的“人本”理念还是作为绿色建筑先决因素的科技创新,都将成为这个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和突破口。
2天前
2天前
2025-09-25 07:30
2025-09-25 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