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合同就要到期了,中介还是没有给陈珂任何回复。迫于无奈,陈珂拨通了他的电话。
“找到合适的房了么?”陈珂压抑着自己心里的愤怒,电话那边还是那冷冷的一句“还在找,合适的不多”。
陈珂的朋友赵丽丽得知此事之后,顾不上惊叹望京地区的房价为何涨得如此之快。她觉得,首要之事是帮陈珂想办法。
“她建议我实在不行就先找个半年短租,等她当时的房屋合同到期之后,再和她一起合租。”陈珂说道。
出于无奈,陈珂接受了赵丽丽的建议,并将此事转述给了中介。此时距合同到期仅剩四天。
一天之后,中介打来电话告诉陈珂,短租的话价格可能会高一点,并且他手里的房源不多。
“他说如果还想租类似条件的房子的话,同一栋楼的3层就有一套。”陈珂回忆道。
看完3层的房子之后,陈珂也没有多余时间再找其他的房子了。
“现在经验多了才想明白,中介其实就是压着时间,等到最后没时间了,他们说多少房租就只能是多少了。”陈珂心想,反正不过半年,房租贵点也无所谓,以后合租也就省回来了。
就这样,陈珂又签下人生中的第二份租房合同,半年到期,月租金4300元。
如今回想,这半年等同于忍耐。4300元的房租令她的生活变得不再轻松自在,对于之后的合租生活,陈珂满心期盼。
租房生涯的第一次搬家,是从一栋楼的13层搬到3层。陈珂的行李多了一半,心也寒了一半。
来自中介的恐吓
半年的时间过得更快,眨眼间,已是2016年的5月。
一日,陈珂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自称是负责收房的中介。
“这个新的中介要带人来看房,而那时距离房子到期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陈珂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接着,来看房子的人“一波又一波”。
陈珂的正常生活因此受到了打扰。
“更可气的是,还有未经同意就来敲门的看房人。”陈珂想起,那次大约是早上7点半,她便被仓促的敲门声叫醒了。由于自己住,也并未有约,谨慎起见,她没有出声,在防盗门的猫眼里目送着敲门人走掉。
之后没多久,她便接到了中介的电话。
“中介质问我刚刚带人来敲门为什么不开,我便告知他,白天没有时间,希望他们晚上再来看房。”
然而事实并不如意。
仅过了短短半个小时,敲门声变得更加急促。陈珂便大声喊了一句:“谁啊?再这样就报警啦!”
据她回忆,当时门外有两个人,并没有穿着中介特有的服装。对方声称自己是来看房的,出于安全考虑,陈珂仍旧没有开门。
她再次拨通了中介的电话,明确地表示,如果还要继续以此方式看房,她便报警,并且告知中介自己次日就会搬家,搬完之后,才可以带人来看房。
令陈珂没有想到的是,这通电话与这名中介结下了怨。而这中介正是自己即将面对的收房人。
陈珂说,如果租房时体验了一把当“大爷”的感觉,那么退房时,便是知道了当“孙子”的滋味。
陈珂搬完家后,收房人出现了。“他当时一脸的晦气,进门就开始找茬。”她对记者回忆道。
对于收房人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陈珂都一一满足,像是“床下有浮尘、桌子有磨损”这样的理由,都可以成为收房人拒绝退还押金的借口。
经过了一遍遍的打扫、一次次的沟通,收房中介依旧不依不饶,不惜出言恐吓,甚至做出要动手打人的动作。
赵丽丽全程陪在陈珂旁边,最终无法忍受,打开了手机录像功能,告知对方如果再这样,便将视频发到网上去。如此,收房中介方才作罢。
办完交接手续后,陈珂要来了收房中介的公司编号。她想要投诉这名收房中介,然而打通该公司的客服热线后才得知,对方所给的编号是错误的,将其手机号码告知客服人员,才查出了真正的编号。
投诉后,经过漫长的等待,公司客服依旧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并没有给那名收房中介相应的处罚措施。
“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对于中介从业人员也没有相关规范,只能自认倒霉了。”陈珂无奈地说道。
2025-09-25 07:20
2025-09-25 07:15
2025-09-25 07:10
2025-09-24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