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下午,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彩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公告,正式宣布收购6000万平方米万达物业。彩生活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彩生活在管物业面积规模达到3.221亿平方米,进驻国内165个城市以及新加坡,在管项目数量达到2001个,覆盖人口超过1000万。收购万达物业之后,彩生活的物业管理面积至少达到3.8万亿平方米。
在3月3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花样年控股董事局潘军披露,2016年彩生活将继续保持新增1亿平方米的速度扩张,年末总量达到4.2亿平方米。如此看来,4.2亿平方米的目标也很容易实现。
但这仅仅是开始。在花样年进行大规模扩张的同时,万科物业、中海物业以及正在酝酿上市的多家大型物业都在进行规模拓展。 2015年万科物业进入市场化元年,并抛出了野心勃勃的计划:到2017年要将物业管理面积扩张到5亿平方米。彩生活也不示弱,宣称到2020年要将物业管理面积扩张到10亿平方米。
此外,自从彩生活于2014年6月30日上市之后,陆续至少有7家物业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包括东光股份、开元物业、丹田股份、东光股份、华仁物业、盛全物业、协信物业;中海、绿城物业、中奥到家等物业公司纷纷也在港交所上市。此外,万科、保利、碧桂园、旭辉等一批业内知名房企的物业管理公司正行进在上市的路上,物业管理行业正式开启上市的大幕。
风口来袭,物业公司开始由乌鸡变凤凰。那么,为何这些大牌房企开始付出大量精力发展原本不起眼的物业?物业公司开始由乌鸡变凤凰的背后有哪些意图?对于这些大牌房企来讲,强推物业公司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大阴谋?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