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周成交“过山车”,商住供需萎缩将终结成交上行。
据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7月第二周(7月4日-7月10日)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与自住房)共实现成交2077套,成交面积20.18万平方米,环比之前一周分别减少52%、44%。与此同时,上周商品住宅成交均价3558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7%。
从最近四周市场表现来看,市场成交呈现“过山车式”的冷热强烈交替,6月第三周与7月首周均冲上周度4,5000套的高峰,而6月第四周与7月第二周则均回落至2000余套。而在这其中,商住占比趋势变化也与整体成交走势一致,6月第三周与7月首周均在70%以上,而6月第四周与7月第二周则均跌落至50%。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分析认为,从上述两个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出,目前商住成交量的变动仍然主导着整体成交量的走势。不过受到商住调控预期的影响,6月中下旬商住项目大量入市并集中成交,使得这类产品需求几近被“透支”,因此进入7月之后商住项目入市量迅速萎缩,7月上旬仅3个商住类项目入市。其中旭辉26街区上周实现成交604套,也成为最后一批集中大量成交的商住,仅一个项目成交即占据了全部市场成交的近三成,不过一个项目的集中爆发未能挽救整体成交下滑的趋势,从上周成交排行来看,除排行首位的旭辉26街区之外,排行第二到第八的项目成交均仅为两位数。
任启鑫认为,与商住类产品的小户型、低总价不同,受到土地成本的制约,普宅市场已经逐渐进入高单价、大户型的时代,总价普遍偏高,根据亚豪君岳会数据统计,今年普宅套均成交价已高达517万元,而去年这一数字仅为377万元。新房成本的飙涨一方面使得部分需求被迫转移至二手市场,另一方面客户资金到位情况也使得项目签约周期被迫拉长。受此影响,即便普宅项目入市节奏明显加快,但仍难以支撑成交的继续上行,商住供需的逐渐萎缩,也将终结这轮成交快速上涨,预计7月整体市场成交将出现环比下滑。
7月第二周7盘入市,供应市场现“三高”
据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7月第二周(7月4日-7月10日)北京住宅市场共有7个项目入市,相比之前一周增加两个,其中包括首开华润城、天润香墅湾1号、亿城燕西华府等6个普宅项目,以及首开·中晟广场一个商住项目。7个项目共新增住宅产品1106套,环比减少21%,预售许可面积11.91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8%。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分析认为,进入7月之后,商住入市量锐减,截止10日仅3个商住盘入市,取而代之的是普宅项目不断加紧入市,而在上半年业绩战完美收官之后,下半年普宅也逐渐进入提价拉升利润的阶段。
从项目入市表现来看,上周供应市场呈现“三高”,其中首开华润城以7万元/平方米的单价入市,当日卖完认购额高达30亿元,创造了今年来的开盘单日认购新高;另外平谷区的天润香墅湾1号此次开盘均价高达24000元/平方米,在平谷住宅项目价格多处于15000-20000元/平方米的背景之下,这一价格也创造了区域新高;最后亿城燕西华府入市价格46000元/平方米,相比去年入市价格上涨幅度高达53%,创造了今年入市项目的最高涨幅。
任启鑫分析,受到土地成本上行的拉动,住宅市场价格一路走高,并且从目前政策形势来看,房价并不具备下行动力。首先,虽然今年高层制定了“分城调控”的主导方针,要求一线城市继续加紧调控,但是北京截止目前仅在部分出让土地地块中再度执行“90/70”政策,而这也并不能抵消由于供应不足所带来的土地成本的攀升;另外,在住建部2016年工作部署中,大力发展租房市场已经成为解决住房问题的一大重点方向,而近期火热的商住调控传言据传即是为此铺路,因此对于普宅市场继续收紧调控的可能性较小。受到政策预期的影响,虽然入市项目价格持续上涨,但需求量仍较为强劲,因此也出现了7万元豪宅“受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