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央行上海总部4月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本外币个人住房贷款增加917.3亿元,同比多增657.5亿元。据此计算,3月沪上新增个人住房贷款361.4亿元。这一数据刷新了200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增沪上个人住房贷款的记录,此前的新高为今年1月新增的346.3亿元。上海楼市新政出台前市场的火热状态,从3月沪上个人按揭贷款可见一斑。
表面上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商品住宅市场出现量价齐升,“高价地”频出也推动房价继续上涨,但是,这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也在积累:“沪九条”楼市调控政策后,商品住宅市场交易量已经开始出现下滑,由于政策面收紧、市场需求的透支与货币政策从严预期等因素上海楼市预计下半年将进入真正的调整期。而当下半年及明年楼市进入调整期时,上海楼市的房价必然面临着下降,对于银行来讲,由于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房贷资产均为房价处于高位时的资产,当今年下半年房价开始下降时,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房贷资产会缩水,金融风险增加,此时,银行必然首先收口子,收什么?答: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
从3月25日出台了“沪九条”楼市新政内容来看,在个人按揭贷款方面已经开始收紧,比如,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随后,包括金融监管部门逐步对新政进一步落地,也叫停了“首付贷”产品,并且随后也对相关公司做了严厉的处罚。
从近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政策面动作来看,据媒体报道,已经有部分银行开始通过“降杠杆”的方式控制投资楼市的风险,比如,风控较严的兴业银行已经开始大幅收缩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的额度,利率上也可能上调;其他部分银行也开始“有条件”上调首付比例;部分基金开始上调利率。
这说明,由于市场过热、货币政策转向、调控政策预期落地等因素,上海楼市即将步入调整期,此时,央行上海总部启动上海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系统,对占上海信贷总量三分之一的房地产金融活动实施全方位监测与管理,也是为了防止由于房价下行导致的银行资产缩水带来的银行系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