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房产界最大并购案”闹得沸沸扬扬,直到12月24日,宋卫平引入新买家央企中交集团,以60.15亿港元收购绿城24.288%的股权,欠孙宏斌的钱总算是还上了。事件的进一步明朗化是5月19日,绿城中国、融创中国相继发布公告,双方已订立框架协议,双方进行合共八宗交易。绿城获得上海最贵的豪宅黄浦湾项目,而融创得到融绿平台,吵吵闹闹一年多,融创和绿城终于完成财产分割。
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是中交和绿城上演了一场“英雄救美”的戏码,但所有的媒体在此时报道绿城时,对宋卫平的评价都是“出局者”,似乎对他的绿城而言,是“成也中交,败也中交”。
中交之强势:股份与九龙仓分庭抗礼,董事会却占多数席
2014年12月24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给了宋卫平一笔关键的60.15亿港元,将绿城24.288%的股权收入囊中,与九龙仓并列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
而2015年3月时,《中国经营报》就曾报道,中交系强势进驻绿城董事会,或预示着宋卫平在绿城的话语权进一步降低:按照此前绿城中国与中交集团约定,完成股权交割后,中交集团将介入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层面。
2015年5月18日,中交以每股11.46港元代价增持绿城1亿股,持有绿城约28.912%股权成为绿城最大股东,九龙仓退为第二大股东。
九龙仓退出:因这不再是宋卫平的绿城
最大的变局从“大内管家”寿柏年的隐退开始:6月21日晚,绿城正式公告,寿柏年按照计划退休,辞去绿城行政总裁职务,留任执行董事职位。同时,绿城新增2名来自中交集团的董事:李青岸及刘文生进入董事会,加上朱碧新、孙国强,绿城中国的董事会中,中交系已占据4席。
7月6日晚间,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九龙仓代表周安桥和徐耀祥各自辞任绿城非执行董事职务,并不再在董事会担任任何职务,2015年7月1日起生效。这意味着,九龙仓退出了绿城中国董事会。
九龙仓的回应颇为耐人寻味。
“2012年九龙仓接受邀请,拔刀相助绿城,原因有三:即宋卫平(主席)、宋卫平及宋卫平,在这近千日里,九龙仓一直支持宋卫平的每一个决定。九龙仓绝无控制、全购绿城或其他野心。后绿城获中交集团入主,股东有所托付,九龙仓的历史任务至此已经完成。”
“出局者”宋卫平:买回了绿城,却已物是人非
“宋卫平、宋卫平及宋卫平”,九龙仓退出董事会时有“重要的话说三遍”的幽默,更多的似乎是幽怨,但宋卫平也因中交不再是绿城的主人了。
从绿城发布公告称九龙仓退出董事会后,“中交正在成为绿城的主人”这样的言论便不绝于耳。
中房地产7月9日晚间公告,称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收到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有关批复,将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持有的中住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这似乎应了此前媒体的报道:一位绿城高层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中交的目标就是控股绿城,并实现财务并表。据他分析,中交并表绿城后可实现两大诉求:第一,从规模上看,绿城相当于中交的子公司,中交集团达到了万亿的体量,而房地产业务的体量也顺利超越千亿级别;第二,中交手握充裕的土地储备资源,但缺乏强有力的品牌和房地产专业团队,控股绿城后,双方更紧密的合作将给中交发展地产带来助力。
而最近,绿城董事长宋卫平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明确表态,证实了这一点。绿城房地产今后将成为央企中交集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这对绿城是有好处的。”
宋卫平说,绿城发展这么多年,深感民营企业的艰难,尤其是资金链方面,在中交进入绿城之前,绿城是特别纯粹的民营企业,但是因为金融资源的不均衡,加上经济、政策导向等变动,使得绿城的生存前景非常艰难。
“在中交的管控下面,绿城源于政策面、缘于资金不足而无法应对的艰难局面可能会好很多,中交集团可以弥补绿城的短板。”宋卫平认为,“最起码在五年十年中,我相信央企对资源的把握是有优先地位的。”
或许在宋卫平看来,绿城跟谁姓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茁壮成长。只是不知道,千方百计也要回购绿城的宋卫平是早有谋划、心甘情愿,还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曾爱着宋卫平的融创和九龙仓又该怎么想呢?
2025-09-25 07:20
2025-09-25 07:15
2025-09-25 07:10
2025-09-24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