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收入比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房价负担的度量。上图给出了2003年至2012年中国的房价收入比的时序图,其中左边为低收入家庭,右边为中等收入家庭。
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而从2003年至2011年一度从8左右爬升至11左右,之后2012年又降回9.2左右。而在二三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一直维持在8左右,变化幅度不大。
而对于中等收入家庭组,房价收入比比低收入家庭小很多。而同样,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于二线城市,高于三线城市。
Cheng, Raina and Xiong (2014) 计算了2000s华尔街的房价收入比,这个数字大约在3左右。当然,这部分数据调查的是美国相对高收入的家庭,不过美国的金融咨询机构一般会建议家庭购买价格收入比在3左右的房产。而中国的高房价收入比可能与中国不征收房产税有关。
Noguchi (1991)报告了日本公寓价格与收入的比,在198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时,这一数字达到了8.6,而这一数字与中国低收入贷款者面临的房价收入比相当。
另外,样本中很多地产的购买者都是未婚,如果他们结婚,那么房价收入比可能大大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挑出了其中已婚的家庭,其房价收入比如上图所示。比较两张图会发现,其中的差别并不大,作者解释这有可能是银行严格的审贷造成的。
中国之前持续的收入增长意味着房价的负担可能并不能单纯的按照收入计算。比如,如果假设家庭预期自己的收入年增长10%(也就是在样本期间的平均收入增长率),那么五年之后家庭的收入将会翻1.6倍,而届时家庭面临的房价收入比就会大大降低。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家庭的收入会一直增长10%的前提下的。
作者强调,家庭对未来收入的增长预期可能是高房价收入比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家庭有收入增长的预期,那么就会接受购房时接近8甚至10的房价收入比。此外,家庭对于整个经济(或者等价的,其他家庭)的收入增长预期,会导致家庭对于房价一直上涨的预期,而这种预期也会使得家庭乐于接受高房价收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