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陈志表示,在同质分类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区域的原因,对于区域内交易量比较活跃的楼盘要进行重点检测,“检测的内容包括户型、价格、交易量等,从而更好地了解月度房价变动的主要原因。”
阳光100置业集团副总裁范小冲亦表示,随着房价监测点的建立、推广,未来北京或将形成全网式的布局,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可以成为房地产调控的基础数据,是房地产调控必须要做的基础性工作。
而在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看来,这或将成为北京落实“新国五条”中,建立和完善房价问责制度的一个突破。
“高端项目房价的涨幅会拉高整体均价,但是对普通老百姓影响不大。”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表示,通过区分不同的类型的项目收集房价数据,或可为未来差别化调控创造空间,即仅调控刚需项目,避免投资投机、防止涨幅过快等。
陈志介绍,观测点建设将在4月以后开展,目前还需要和相关的企业进行沟通。
记者采访发现,开发商对此似乎十分谨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企人士告诉记者,在目前从严调控形式下,对于开发商来说,房价是一个敏感数据,从利润和避免老业主退房、维权的角度上考虑,开发商希望房价不断上涨,但是房价观测点的建立将压缩房企利润,也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营销策略。
“而且目前北京普遍限价制度,一旦销售价格超过建委备案价格就将被约谈,被设立为监测点,无异于撞枪口。”上述人士如是表态。
范小冲亦表示,目前房产成交大多通过网签,数据是公开、透明的,只要把数据进行精细化的分类,也能够获取更好的数据分析,似乎无需通过设立100个监测点这种兴师动众的做法。
强化刚需
除了拟建房价监测点之外,本报记者获悉,北京住建委拟布局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公开、监管,首批试点选取了万科[简介 最新动态]、金地[简介 最新动态]、华润等17个企业的18个项目。
“试点工作很快将开始,并将争取将项目全程监管、公示覆盖率提高到全市。”陈志如是表示。
“虽然建委等相关网站可以查询到楼盘的销售信息。”陈志介绍,但销售、前、后的信息均处于公示盲区,国土、规划、住建部门都分别公示各自业务环节信息,信息较为零散、分散。
陈志强调,该平台的建立,填补了北京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前信息公示的公开,这也是北京落实国五条“加强市场监管和信息发布管理”要求的一个重要措施。
实际上,有关更为敏感的“20%个税执行”、“限购令执行标准确定”以及二套房首付等北京落地“新国五条”的细则也在紧急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