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下行压力较大,二季度经济稳定在7,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把力。政治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一季度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就业形势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表明当前经济增长、就业和居民收入仍处于可控范围内;但“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表明中央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一直强调经济增长前景堪忧,2季度经济稳定在7,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把力。
新旧领域兼顾,投资托底经济,货币政策弹性还要加大,“总量+结构”助力投资资金。保增长的核心仍是投资,并且是要“有长期回报”的投资,可以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政项目和实体产业”。这很可能意味着,稳增长投资项目可能不仅仅涉及到传统的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实际上新兴行业正是各地建立的产业基金的投资重点。货币政策弹性还要加大,包括降息降准和稳汇,未来央行可能会加大对政策性银行投放PSL的力度,以及信贷资产再贷款的力度,我们维持年内仍将有1-2次降息、3-4次降准可能的判断。投资资金问题,我们认为需要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同时发力。总量上,降准降息,扩大直接融资,必不可少;但考虑到资金的逐利特征,不少项目和新增长点难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就需要定向资金供给。这次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到要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后续结构性政策工具例如PPP、PSL、再贷款、住房金融机构等的使用值得关注。房地产将继续淡化行政性调控,预计后续将能见到一系列去行政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
创新驱动:加快体制创新,进一步孕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主体。需求、生产、企业组织、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上的转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这可能与一季度数据公布前,高层密集调研和考察有关,预计后面的支持力度还要增大。未来的创新驱动,一个是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另一个是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高度重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促进新增长极的形成。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城市病”、发挥城市集聚效应,同时也是国家战略需要。投资机会,主要有铁路轨交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生态农业等)、地产、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社会保障和养老产业、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服务业等。
事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在4月30日下午进行的,主题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习近平主持,并发表了讲话。
点评:
本次政治局会议,总体是宽松基调,中央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投资托底+创新驱动才能完成保增长这一首要任务。
一、下行压力较大,二季度经济稳定在7,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把力
政治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一季度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就业形势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表明当前经济增长、就业和居民收入仍处于可控范围内;但“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表明中央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我们一直强调经济增长前景堪忧,2季度经济稳定在7,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把力。会议形势判断与此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座谈会时多次预警经济下行压力大、不能轻视经济的下行压力等基调是一致的。一季度GDP增速低于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创6年来新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与前两个月相比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内外需大幅度回落,经济惯性下滑压力加大。PPI连续37个月负增长,持续呈现通货紧缩状态。按照政策滞后期以及历史经验,通货紧缩会呈现自我加强的趋势,至少六个月内难有实质性改变。随着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企业效益下滑,产品销售困难,企业经营困难。而4月份PMI50.1,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季节性回升,2季度经济稳定在7,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把力。
二、新旧领域兼顾,投资托底经济,货币政策空间弹性还要加大,“总量+结构”助力投资资金
保增长的核心仍是投资,并且是要“有长期回报”的投资,可以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政项目和实体产业”。这很可能意味着,稳增长投资项目可能不仅仅涉及到传统的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实际上新兴行业正是各地建立的产业基金的投资重点。
会议将积极的财政政策放在首要位置,这与我们的判断一致,严峻的形势使得保增长成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而保增长的核心仍是投资。短期依然要依靠投资托底经济,不仅是传统的投资领域,一些新兴产业预计也将成为稳增长投资的重要抓手,并且减税力度会加大。一方面,近期七大类工程包(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粮食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和新型城镇化仍将是投资的重点,发改委和地方各级后续也将推出新的一批工程包;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预计也将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投资项目。另一方面,税改重点是营改增、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不动产及租金)、消费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等等,已经纳入计划。
货币政策空间弹性还要加大,包括降息降准和稳汇,未来央行可能会加大对政策性银行投放PSL的力度,以及信贷资产再贷款的力度。会议决定,货币政策强调稳健、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通过降息来降低实际利率及融资成本;通过降准来对冲由于降息和经济预期不好导致的资金外流;还要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更多的资金使用渠道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降准之后还需降息来改善融资成本,我们维持年内仍将有1-2次降息、3-4次降准可能的判断。
投资资金问题,我们认为需要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同时发力。总量上,降准降息,扩大直接融资,必不可少;但考虑到资金的逐利特征,不少项目和新增长点难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就需要定向资金供给。这次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到要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后续结构性政策工具例如PPP、PSL、再贷款、住房金融机构等的使用值得关注。会议决定,要整体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解决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政项目、实体产业部分资金循环不畅问题。这意味着,一方面财政加大盘活存量、加快预算拨付支出,与货币政策的放松调控,形成配合发力,更大程度地完成托底;另一方面,加大引入民间资本的力度,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这与此前发改委研究建立“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保证资金供给的思路一致。PPP模式有望继续受到关注。
房地产政策方面,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房地产将继续淡化行政性调控,预计后续将能见到一系列去行政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在税收、首付比例、公积金政策等方向上都可能放松原来偏紧的行政调控,支持自住和改善性需求。
三、创新驱动:加快体制创新,进一步孕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主体
会议强调,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实现动力转换的关键,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稳步有序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这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打造新引擎和改造传统引擎的“双引擎”提法相一致。
本次会议指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逐步深化,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商业模式发生幅度较大的调整,一些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这表明,在需求、生产、企业组织、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上的转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这可能与一季度数据公布前,高层密集调研和考察有关,预计后面的支持力度还要增大。未来的创新驱动,一个是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另一个是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通过财政贴息、加速折旧、化解产能过剩、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四、高度重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促进新增长极的形成
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城市病”、发挥城市集聚效应,同时也是国家战略需要。我们认为,首先将京津冀作为一个总体定位,可以包括四个方面:(1)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2)中国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创新基地;(3)打造国际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4)全球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在总体定位下,再对北京、天津和河北进行功能定位。在这种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展开具体的推进,实现产业整合、交通先行、生态文明、推动公共服务。
京津冀一体化的投资机会,主要有铁路轨交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生态农业等)、地产、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社会保障和养老产业、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服务业等。
15小时前
15小时前
15小时前
15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