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元旦小长假各地楼市成交表现平淡,与前两年的同期水平相比逊色。虽然市场表现未现“开门红”,但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展望2015年,在宏观经济承载下行压力之时,伴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房地产业无论是对于经济托底还是民生保障,都将继续承担重要作用。供求关系、信贷环境以及市政规划等基本市场化因素,将成为影响未来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平稳增长、区域分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常态。
元旦楼市开局平淡:中原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元旦期间,40个重点城市新建住宅成交量较2014年及2013年同期分别下降43%、6%,且各线城市降幅相当。
根据中原对全国19个城市元旦及短期内市场情况的最新调研,整体市场预期并不乐观,仅北京、广州、成都三地看好1月市场行情,约一半城市预计1月份成交量将较12月份高位回落,其它城市则预计成交走势平稳。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各大房企在完成去年冲刺任务后销售压力有所放缓,另一方面传统销售淡季即将到来。
政策环境持续向好:尽管市场表现未现“开门红”,但政策环境持续向好。就在去年的最后一天,北京楼市喜迎新年“红包”。北京公积金政策作出放松调整,即购买面积在90平方米(含)以下的首套自住住房,贷款最高额度上调为120万元。
由于特殊的市场地位和特征,一线城市的市场走势,一直具有全国楼市的风向标作用。在各地一系列行政干预及信贷紧缩的政策陆续退出之后,直至去年第四季度,京沪两地才对普宅标准作出较大幅度调整,预示着政策环境的改善开启。而作为2014年北京楼市的最后一个政策红利,北京公积金政策的调整无疑将有利于2015年北京楼市的继续复苏,也将对其它一线城市的政策走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去年新房成交不俗:事实上,2014年的新房市场表现不俗,成交总量位居近年高位。经历了上半年的急速转冷之后,新房市场于2014年中开始筑底回升,在央行“930新政”等利好因素刺激作用下,第四季度成交水平节节攀升。12月重点城市成交总量更是创下2010年以来的近五年新高,甚至超过2013年3月(交易个税从严征收所引发的政策“末班车”效应)的成交量,呈现出明显的翘尾行情。
中原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数据显示,新建住宅成交面积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连续6个月环比上升,其中10月及12月环比增幅分别高达17%、13%。从全年成交水平来看,上述重点城市去年新房成交总量较2013年下降7.7%,但仍高于2010年、2011年及2012年的成交总量。
二手房有望后继发力:2014年二手房市场则表现相对逊色,成交量位于近五年低位水平,仅好于限购措施全面推出的2011年。中原监测的21个重点城市数据显示,去年二手住宅成交面积较2013年下降38%,如果排除2013年3月的成交冲高影响,则降幅为27%。
从全年成交走势来看,二手房市场复苏明显滞后于新房市场,仅在年末两个月出现攀升,但12月的成交水平也已相当于去年高位。其中,新房的价格优势成为分流二手房成交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虽然70个大中城市一二手住宅价格均从2014年5月开始持续环比下跌,但二手住宅价格跌幅明显低于一手住宅。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已于10月环比止跌,而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则依然延续下跌势头。
预计2015年受益于信贷环境改善,改善需求释放,首置需求居高不下的形势,一线城市及区域核心城市,新房库存压力减少迅速,二手房市场将重新恢复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