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明显,三四线城市基本保持稳定,这让高价地与抢房充斥着上半年的楼市。面对这样的情况,各地均出台了一些政策,然而却是无济于事。
众所周知,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供应,另一方面则是需求;多年来,为了让房价处于可控的状态,政府在需求端下的功夫远高于供应端,诸种不同版本的限购条文即是例证,然而这并未改变什么。面对新一轮的高价地狂潮与涨价狂潮,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6届年会上,不少专家表示,要改变目前面粉贵过面包的局面,一轮新的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高地价与高房价之考
据上海链家市场研究部数据,2016年上半年,在上海土地出让交易中,住宅类用地有20幅(去年23幅),土地面积103.6万平方米,全市住宅类用地的平均溢价率高达158.2%,土地金额共计449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1%,占到全部土地金额的近九成。
松江、周浦、宝山、奉贤、青浦等区在上半年拍出的“高价地”,其楼板价均远高于周边房价,大幅提升了周边现有住房的可售价格,并明显刺激新房和二手房的销售,呈现出“面粉涨价,面包跟涨”的效应。
“高价地”效应强烈的还有深圳。尽管“325新政”后当地成交情况迅速退热,上半年全市一手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滑22.8%至242.95万平方米,但龙华“高价地”和光明“高价地”的横空出世,又为深圳楼市注入一针强心剂。此外,北京也是“逢拍必出高价地”。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