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末以10.5亿美元收购GE SeaCo(通用海洋)100%股权后,海航集团便因旗下大新华物流的巨亏而陷入了资金链紧张的传言,集团超过79%的资产负债率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据介绍,今年年初,海航集团先后与国开行、中国银行等连续签订授信协议。截至1月份,海航集团已获批授信额度3200亿元。据海航集团财务总监对外透露,目前使用了1000多亿元,仍有2000亿的授信空间未被使用。
海航一位离职的中层管理人员向本报记者透露,他认为海航并不缺钱,而是企业战略发生了变化。
据了解,海航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主要依托两大平台,即海航地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地产”)和海航置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置业”)。前者专注于海南本岛的房地产开发,而后者负责海南之外的房地产业务。而海航地产隶属于海航基础板块。而海航置业隶属于海航实业。前述海航人士称,海航实业更强调资本运作。海航旗下有自己的商业管理团队,海航商业2011年并入海航实业。官方网站介绍,截至2011年底,置业控股持有物业面积达到19.75万平方米,持有多种类型物业30余处。
国美商都的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或可称为彼时海航置业最大一笔收购。如果按收购价格计算,每平方米不足11000元。业内人士评价,以今日之地价和房价评论,国美商都要价并不昂贵。前述海航人士判断,海航之所以拖长付款进程,是因为海航没有找到更好的买家。海航更看重资产升值,转手的收益,和其风格有关。另外,他推测国美商都可能有一些债务,海航在尽职调查的时候没有发现。
于星旺表示不存在隐瞒的债务问题。海航实业新闻发言人何蔚4月19日对外表示,“国美商都的确与我们之间有一场官司,但由于下面的项目公司众多,具体的情况需进一步核实之后再做答复。”
4月24日下午,本报记者拨通了海航置业董事长董鑫的电话,董鑫表示不方便在电话里对此事发表评论,称相关事宜请联系海航集团。而于星旺也告诉记者,曾想过找海航集团领导来平息此事,但最后不了了之。
鹏润地产去向
20亿资金虽不至于将一家企业推向覆灭的境地,但两年间,鹏润地产也因此错过了许多机会。
“黄光裕事件”发生后,鹏润地产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转让。如2009年2月,位于北京西客站附近的鹏润建国大酒店以4亿元的价格易主,接盘者是北京侨莱坞房地产开发公司。除此之外,鹏润地产在北京昌平的一级土地也相继找到了新买主。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鹏润地产在上海和重庆两个住宅项目在售,还有四至五个项目在开发阶段,分布于长沙、重庆、三亚等地,更多的仓储物流基地项目则正在紧锣密鼓地谈判、签约过程中。资料显示,上海地块是鹏润上海公司于2009年9月,以4.0688亿元摘得。重庆鹏润半山华府项目二期正在销售。
过去一年,国美主营业务表现不佳。据国美电器(00493.HK)近日公布的2012年年报数据显示,整体亏损5.97亿元。但国美集团不会就此退出地产领域。“有好的机会,好的地块一定还会去争取。”于说。旗下的地产业务主要被分为三个方向,分别是住宅、商业地产和产业地产。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鹏润地产正在与40多个城市谈合作,建仓储物流园,其中有10余个已经落实。项目将采取滚动开发的策略,以自己持有为主。
据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中国区执行董事陈仲伟透露,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全国15个主要城市除杭州之外,仓储物流平均租金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北京仅2012年第四季度就录得5.3%的增长,全年租金增长更高达11%。鉴于仓储物流市场供应持续紧张导致租金不断上扬,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买地自建。
对地产战略的转变,国美集团方面并未对外宣传。经历2008年的风波以后,于星旺说,现在一切都要低调宣传、踏实做事,等事做成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