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膨胀的公司债发行规模开始萎缩。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没有任何房企完成发行公司债,传统融资渠道成为上市房企年尾“储粮”,开年拿地的主要来源。
据同策咨询研究部数据显示,2016年11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363.72亿元,环比10月份的240.16亿元增加51.45%,但相比6月份-9月份融资总额仍然较低。债权融资额度仍然占房企融资总量的绝对比重(92.48%),其中境内银行贷款成为融资的最主要渠道;信托、委托贷款额度也大幅上涨;11月份没有任何公司债完成发行,海外债权融资总量同步萎缩。
同策咨询研究部李想认为,市场化融资方式有利于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虽然年底将至,房企融资方式趋于传统,但预计2017年房企融资的主要方式仍以市场化直接融资方式为主。
无公司债发行
据同策咨询研究部数据显示,整体来看,2016年11月份,上市房企融资活动频率增加,融资渠道仍保持多元化,各渠道所占融资额度有所调整。主要包括境内银行贷款(占比31.88%)、其他债权融资(22.82%)、委托贷款(17.15%)、信托贷款(8.59%)、中期票据(8.25%)、海外配股融资(7.52%)、海外发债(占比3.79%)。
该数据还显示,11月份房企融资仍以人民币为主,金额322.51亿元人民币,占比88.67%,环比10月额度增长61.44%;美元融资总额为13.85亿元人民币(2.01亿美元),占比3.81%,环比跌落幅度为41.52%;港元融资总额27.36亿元人民币(30.81亿港元),占比7.52%。
在海外融资中,11月份海外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41.21亿元,10月份40.39亿元,两月基本持平。其中,建业地产发行2亿美元2021年到期票息6.75%优先票据,用于偿还现有债项;融创中国完成普通股新股认购金额总计28亿港元。这两笔大额海外融资共同拉高了境外融资所占的比例。
而由于截至2016年10月份,多数房企已经全部完成2016年公司债、中期票据或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导致11月份直接融资方式(公司债、中期票据、海外发债)的完成发行额大幅缩紧。而11月份没有房企完成发行公司债。
但从房企发布的融资计划来看,多家房企发布了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三种方式,总额共计1043亿元人民币的债权融资的预案。而在融资计划中,公司债计划总额267.92亿元,来自首创置业、泰禾集团、中南建设和滨江集团。
此外,阳光城、首创置业、滨江集团等发布了不低于共计215亿元的中期票据融资计划;债权融资方式中最少的一项是海外发债,总额折合13.77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41.83%,是11月份融资方式中,除公司债外降低幅度最高的一种。只有一笔来自建业地产的5年期2亿美元优先票据。另外,碧桂园和融信中国也公告了建议发行海外优先票据的计划,目前金额未定。
2天前
2025-09-26 07:30
2025-09-26 07:25
2025-09-26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