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30新政、降息、降准、930新政……2015年的中国楼市,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15年即将收尾之际,房掌柜邀请具有代表性的房企高管进行高端访谈。通过地产领袖们的讲述,还原中国房地产行业这一年来的变化轨迹。
金地集团华北区域营销总监于海波
一边是疯抢高价地,好像不拿高价地反倒不正常;一边是进入白银时代,地产大咖纷纷跳槽或创业。
金茂联姻BAT、华远牵手360公司、金地与小米合作……就房企层面来看,无论是运营、营销、产品,大家一窝蜂地热炒“互联网+”。
2015年12月的一天,在接受房掌柜专访时,金地集团华北区域营销总监于海波坦陈,以上就是他对2015年楼市的几个印象。
高价地是把双刃剑
采访那天是个工作日,于海波像往常一样,戴一副黑边眼镜,穿一件淡粉色格子衬衣。
金地集团华北区域的办公地点位于北京东三环。在七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于海波顺手拖过一把椅子坐下,打开了话匣子。
从今年年初的白盆窑高价地,到后来的孙河、东坝高价地,再到近期的樊家村、门头沟和昌平高价地,“无地不王”简直成了北京土地市场的标签。
在于海波看来,高价地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高价地提高了政府、开发商、客户对市场的预期,特别是价格预期,倒逼房地产行业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
“因为你要突破原来的价格瓶颈,必须要独树一帜地做产品、做服务,并在营销手段和操盘能力方面进行创新。”于海波说。
另一方面,把高价地握在手上,也酝酿着一定的风险。
“原来只是偶尔出个高价地,它的客群是有限的。”于海波说,尽管北京的人口基数比较大,财富人群的比例相对较高,对高价地有一定支撑。
截至目前,2015年北京土地市场已出让100宗土地,13个是高价地,总成交金额达1920.77亿元。
另一组数据是,2014年北京土地市场共出让142宗土地,总成交金额1917亿元。虽然今年北京的出让数量比去年少了42宗,但土地出让收入却实现了反超。
当樊家村地块以7.5万元/平米的楼面价改写北京的高价地价格后,市场的担忧此起彼伏。
于海波的看法是,当北京房价不断上涨,几乎每宗地都是高价地,而房企只针对金字塔尖人群去打造住宅时,那就麻烦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批高端人群的选择范围很广,很多豪宅可能反而卖不不去。”在于海波看来,如果房企拿了高价地,但自身的产品、服务、操盘能力、蓄客模式不行,那肯定面临巨大风险。未来许多楼盘可能会转让,甚至要烂尾。
2025-01-24 07:44
2025-01-24 07:40
2025-01-23 22:19
2025-01-22 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