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远洋地产销售策略以‘调整结构’为主,目标不低于2014年,预计增长5%左右。”3月17日,远洋地产高层领导在公司业绩会上作出上述表述,此外,远洋地产2015年将更着重一二线城市的发展。
发布会不久前,远洋地产公布了2014年度全年业绩。年报显示,远洋地产实现协议销售额同比上升12%,达401.4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至 2014 年12 月 31日,集团的总土地储备达到1988万平方米,将满足未来 3—5 年的发展需要,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价值比重达到98%。
预测:2015年销售业绩增长5%
业内人士认为,在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下,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是一个不错的表现。
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步入分水岭阶段,由卖房市场转向买房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日趋紧张,房价下降趋势也不断从三、四线扩展到一、二线,从新建住宅扩展到二手房,国房景气指数逐月下降。
2014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出手“救市”。先是央行调整首套房认定标准,此后公积金调整,央行降息、降准等一系列“组合拳”的实行,房地产市场渐有起色,而城市之间的分化依旧存在,去库存依旧是各大房企重任。
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了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度,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楼市政策将进一步放松。各种利好信息的叠加,也让更多的房企变得更为乐观。
此种背景下,远洋地产认为,2015年的成交量虽然难以恢复到2013年的水平,但肯定会好于2014年。并设定2015年业绩比2014年增长5%。面对目标是否保守的问题,远洋地产认为,市场触底回升、逐步回暖的大格局已形成,但回升的速度及幅度都不会太高。
在房地产市场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远洋地产也早已开始寻求转变,跨界营销。2014年,远洋“触网”开辟销售新渠道,与京东金融联手玩起“众筹买房”,在房地产行业内掀起一股“众筹”风暴。
远洋向外界表示,此举是一次创新的营销合作,销售额最终超过了20亿元,效果不错。2015年,远洋将继续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与广度,除了与纯互联网企业合作外,还将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探索与大股东中国人寿的协同合作。
格局:深耕一二线城市
年报显示,远洋2014年土地储备中,一二线城市价值比重达到98%,这意味着远洋看好一二线城市的发展,将在这些市场上进行发力。
远洋地产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明表示,三四线城市普遍库存量比较大,面临继续下跌的危机。为此,远洋在2014年主动剥离了三四线土地,达600万平方米。
无独有偶,对比陆续公布的各房企发布的年报,一二线城市俨然成为众人挖掘的蛋糕。龙湖地产、富力及及九龙仓等房企近日也纷纷表示看好一二线城市的发展。龙湖业绩报告称,将加大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占比,九龙仓则表示看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机会。
多家机构的数据也支撑着房企的抉择。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上周54个重点城市成交量快速复苏,一周签约套数为4.54万套,环比上上周上涨了20.7%。
中指院监测数据显示,上周(3.9-3.15)重点城市共开盘20个项目,累计推出约4366套房源。开盘项目平均去化率为45%,与前一周36%相比有所上升。北京、广州平均去化率为66%。
看好一二线城市的最大举动莫过于拿地。中原地产研究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销售额排名前20的上市房企,年内在一二线城市拿地比例创历史纪录,占比高达92.5%,历史首次突破9成。其中在一线城市拿地高达62.5%,这一比例也是历史最高,相比2014年的38.8%,上涨比例超过25个百分点。
伴随而来的是一二线城市逐渐走高的地价及楼面成交价。以北京为例,2014年土地成交金额创下新高,成交楼面价也刷新纪录。与此同时,北京的土地性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将给产品结构及产品回报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狼多肉少”,由此可见,无论是拿地还是产品销售上,远洋选择重点发展一二线城市,都避免不了与其他房企的贴身肉搏。
业务:控制住宅开发 多元化发展
“新常态”之下,房企纷纷进行多元化发展,远洋亦不例外,但其表示并不会偏离房地产行业进行转型,这与万科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业绩发布会上,远洋表示,在2020年,业务收入将达到800亿元。而这800亿元将由住宅开发业务、不动产投资业务、房地产金融业务及客户服务业务提供。
这也是远洋称之为的四元业务,资产配置比例为40%在住宅开发业务上,30%在不动产投资运营业务上,20%在房地产金融业务上,10%在客户服务业业务上。
这些战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2010年开始,远洋先后进入商业地产、金融地产及养老地产领域。仅目前而言,远洋似乎对不动产投资物业更“偏心”些。
远洋地产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明示,2014年远洋投资物业达到11亿,在现有的物业上,仅靠提高出租率和租金到2020年就可以达到22亿。但他希望在2020年,投资物业能达到35亿元,所以远洋还要新建180万平方米的物业。
不过,在较好的战略架构下,远洋也面临着发展隐忧。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远洋多集中在京津及东北发展,而南下扩张遇到困难,一是水土不服,二是速度较慢;其次,商业地产投入较多,但回收期较长,租金过低。而被众人看好的养老地产,中国的养老消费尚未培育起来,远洋的运营模式,即保险加运营,在中国略显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