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暖暖的阳光已经爬上窗沿,但昨天上午的北京还有一丝寒意。上午10时20分,张世芳穿着黄色的防风衣来到海淀区小南庄社区。今年,这个紧邻西三环的小区,有8栋老楼都要进行节能改造。张世芳到这儿来,就是想听听老百姓最想改点啥。
张世芳是海淀区住建委副主任。站在小南庄社区的活动广场上,她和一群裹着羽绒服的老住户唠起家常。“这老房子还结实,今年倒不用抗震加固;这几年屋里冷不冷啊?咱今年就得让这老屋子暖和起来。”张世芳看似自问自答的开场白,引得四五个老住户开始点头。
“去年一年,咱区里已经改造了622栋老旧住宅,有4.68万户屋里都暖和啦!工商大学、甘家口小区、翠微路17号院等一批老楼的温度已经提高了2至4摄氏度,小区还增加了停车位、铺设了透水砖。”一连串数据从张世芳口中蹦出来,大伙儿听得艳羡不已。
“我闺女家就住甘家口,那房子改完可漂亮了,但这老楼能不能改成那样,可说不定喽。”一位看上去70来岁的老奶奶,摇摇头,转身就往10号楼2单元走。“整个区里的改造标准都是一样的,您这楼临街,说不定更漂亮呢!”张世芳的一句话,又把老奶奶给“拉”了回来。
“那这窗户能改?这墙能改?”老人回头瞅了瞅,下巴一抬。门洞上一溜窗户已经破损,没留下一块好玻璃。“当然能改,您这楼主要就是加保温层、换节能门窗,屋顶重新铺防水、保温层,以后顶楼都不会冬冷夏热啦。”张世芳朝着老人走过去。
小南庄社区里共有8栋楼,其中4栋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余下4栋“年轻”十岁,这次都将进行改造。
“可算轮到我们小区了,这几年供暖压力不足,好多老住户屋里都特冷。我们会做平改坡吗?”居委会主任柳春英诉起了苦。由于年久失修,一些住户家里的暖气管道出现了砂眼,一到供暖季就漏水。10号楼1门141的孙振华大妈,正为楼上漏水泡了儿子新房而烦心。
“早改早好!我这冬天都得穿着羽绒裤,盖两层被子还嫌冷。”孙大妈的家正好是整栋楼的西北角,家里再暖和也就14、15摄氏度。张世芳推开她家正冲着苏州桥高架桥的阳台门,虽然隔着一层窗户,楼下车流往来声一下闯了进来。
“我说这窗户一定得改啊。你们今年不改造,我都得花钱自己改了。”孙大妈说。“窗户这次肯定改,小南庄临街的房子多,选门窗的时候多注意隔音效果。”张世芳回身,细细叮嘱着随行的技术人员。
经过连续两天的探访,海淀区住建委已经初步确认小南庄社区居民最关心的3个改造内容,分别是窗户换不换、改后能暖和多少以及屋顶是否平改坡。由于小区设计还在招投标阶段,因此居民的意见汇集整理后,在招标结束后将全部交给设计方。
今年,海淀区将改造包括小南庄社区在内的40个老旧小区,涉及20个街道、乡镇,改造面积共计150万平方米。为了让老楼改造更符合居民需求,海淀区将向每一个待改造小区派出一个“探访队”,问政于民。
2025-09-22 17:27
2025-09-22 17:05
2025-09-22 16:40
2025-09-22 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