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疆保税港区是天津最早申报方案中的核心区。该区域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保税港区,发展时间虽短,但前沿政策相对成熟,是滨海新区涉外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前沿阵地。早在2011年5月,东疆即被国务院批复建立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并在融资租赁、航运金融等四大领域开展创新探索。
截至今年9月末的数据,天津共有融资租赁法人机构267家,注册资金近1080亿元,天津地区融资租赁规模占全国总规模已接近25%,其中绝大多数位于东疆。专家分析,自贸园区将使已有融资租赁、航运金融产业获得更多的对外开放权,打造该产业国内聚集地不过是顺水推舟。
中心商务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提出了将区域打造成为“京津第二金融街”的构想,承接北京金融产业转移,同时打造保理、结算等金融产业聚集地。在自贸园区真正落地后,该区管委会副主任史继平认为,未来在自贸园区体系中,将在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方面承担先行先试的重要任务。
空港经济区和天津港保税区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分别所辖空港与海港两部分。在未来的自贸园区中,侧重制造业和物流,与东疆和中心商务区产业互补,无疑是适合的方向。
由于接近机场,空运优势凸显,该区已经建立起航空物流园区,承接北京、河北物流业务转移,同时吸引了通用、阿尔斯通、卡特彼勒、空客等一批制造业生产商落户。该区管委会副主任吕英博认为,自贸园区除提升先进制造业实力外,更将带来跨境人民币贷款等政策利好。
开放倒逼改革不断深化
自贸园区的落地意味着开放将更为深入、彻底,从而进一步倒逼改革,提升滨海新区的发展水平。
今年10月份以来,尽管天津自贸园区还未真正获批,滨海新区不少部门就已在按照自贸区的要求提升工作效率。
“滨海新区已经启动了意愿结汇试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京津冀三地海关通关一体化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其实质是按照自贸区的要求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天津空港经济区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李金辉说。
在民间猜测的天津自贸园区方向中,持续建设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区域一直是天津获批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
今年5月,肩负着助推滨海新区建设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区域使命的行政审批局正式成立,这在全国是创新之举。它带来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归并了行政审批权,缩减了工作人员,极大地提升了行政审批的效率。
据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张铁军介绍,该局归并了区发展改革委、区建设交通局等原有18个办事部门的18颗印章的216项审批职责。企业设立审批时,通过建立企业注册电子信息交换平台,内部实现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和公安等信息共享,1个工作日可办结“四证一章”,为全国最快速度。这闲置出来的109枚公章已经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可见国家层面对此次改革的认可。
近段时期,知识产权维权中心、法律创新服务中心等先后在滨海新区成立。从深层次看,刘恩专认为,天津特色的投资贸易便利化还可以有四方面抓手,即在重点领域提前试水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实现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良性互动;以融资租赁带动金融创新;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契机,探索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新空间。
在中韩自贸区的大背景下,天津自贸园区其实还有更大作为。经济学家厉无畏认为,自贸区要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拓展文化创意企业国际化金融服务。
他表示,自贸区在制度上的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投资融资、文化创意产品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今后,应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创新优势,依托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拓展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的国际金融服务,降低商务费用与成本,加速资金流动与周转。
可以窥见,一个更规范、更高效、更具辐射带动作用的自由贸易园区,将在不远的将来屹立在渤海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