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潘石屹也说过,20年前,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只有5.7平米,舒适度不高,因此,房地产是刚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37平米,“到今天为止,无论是住宅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都不是刚需了”。
实际上,官方公布的2018年数据比37平还要多。9月26日,住建部表示,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70年前的8.3平提高到2018年的39平。这个数据也是出自7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这也是官方正式表态我们的住房成果,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到了比较饱和的程度,倒不是说不用发展了,而是说从总量上够住了。
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继续大力发展房地产,继续搞大拆大建,而是该如何去分配足量的存量房产。
马光远用6句话分析房价历史性结束的原因都很细致入微,但是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在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下,在稳定房价的大局下,国家对房地产的态度在发生变化。所以“定位”或“稳定”这两个字就决定了当前房地产不可能再大涨,房地产的地位也面临换挡,从过去的“助推器”向“稳定器”转变。
一味追着房价跑买房的日子过去了。购房者更应该关心的是你的需求是什么,是自住?还是适度投资?无论什么需求,跟房价关系都不太大了,因为房价几乎没有悬念。当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那一刻,房地产新的分配机制将诞生,当然不是说搞平均分配,而是更加公平的财富分配。如何让多余的房子流通到市场上,这是我们需要去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