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表示,在库存压力减小、资金充裕的前提下,房企拿地的热情 较高,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强大消化能力,更是吸引了大批实力强劲房企 的土地储备意向。房企拿地的目的已不局限于备战企业的后期开发,也 支撑着拿地抵御资金贬值的长期发展规划。
报告认为,楼市在“国五条”的影响渐消的背景下,其房价并未出 现松动。部分城市住宅市场新房提价行为有所显现,二手房市场也在供 不应求的情况下出现议价空间压缩、跳价上涨的现象,上述表现都加深 了住宅地价持续向上的预期。
不过,对于高价地块,上述报告则认为,一线城市在供需关系失衡 背景下,土地市场的优质地块一经推出便创高价,正是体现了质优价高 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只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合理的区间,反映 的是真实市场情况,便无需强行干预压制,否则容易干扰市场的正常秩 序,引发后续的非理性反弹。
发改委专家:城镇化不是第二个4万亿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在江西新型 城镇化论坛上指出,城镇化不是第二个“4 万亿”,地方政府要改变政 策判断和路径依赖。他表示,随着城镇化话题的升温,相当一部分人期 待城镇化规划出台并由此形成政府加大投资的路径依赖。然而,城镇化 的核心是改革,并不是“投资拉动经济”模式的延续。
乔润令分析指出,目前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等问题,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非常突出。事实上,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之下,借助推进城镇化之名,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城市越来越多。但是,没有产业支撑,没有人流物流集聚,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乔润令看来,我国很多地区的“城市供给”已经过剩,“有城无业,有城无市,有城无人”的“三无”现象严重。
乔润令表示,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应具备三大特点,第一是体制变革 的过程。第二,新型城镇化一定是以人为本。第三,新型城镇化一定是 城市转型的过程。对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指出,可以肯定,城镇化无疑 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的 重要一环。城镇化既可以拉动投资,更能拉动需求,是挖掘潜在国内内 需的交点,因此城镇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但是,秦虹也强调,新型的城镇化一定要在土地的利用上高效和集 约做文章,提高土地已有的城镇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率。并且,做到“产 城”结合,用产业做支撑为重要。城镇化是发展的结果,不能为了城镇 化而城镇化,而是应该相信“市场”本身是城镇化发展的源动力,政府不应过多干预。
土地市场监控报告L230(20130811) 下载地址:http://bjbbs.fzg360.com/read-htm-tid-9405.html
2025-09-22 14:26
2025-09-21 21:45
2025-09-21 15:22
2025-09-21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