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北京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北京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绿地式扩张:认购控股上海盛高置地意在海外扩张

来源:  新华网  2013-06-10 09:58:01
[摘要]历经数年结构调整,绿地的业务版图已呈三足鼎立之势。登陆港岛非为短期融资,更是其大举扩张海外的前奏

  5月12日,绿地控股集团旗下高端商务酒店品牌“铂骊”在德国法兰克福正式挂牌营业,绿地自主酒店品牌正式登陆欧洲。

  完成绿地酒店业务欧洲第一单后,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张玉良没有休息多久,就继续自己在欧洲数国的辗转行程,十几天后才回到上海。对他来说,法兰克福只是繁忙行程中的一次小憩。

  张玉良很忙。从年初公开上市消息以来,绿地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完成了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对接。从年初他第一次公开宣称,要将酒店及海外业务打包香港上市,到与盛高置地完成借壳协议,绿地仅耗时半年。这半年中,绿地的海外业务遍地开花:济州岛项目开售,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地的业务即将落地。

  鲜为人知的是,在整个绿地体系中,地产业务并非最为突出一块。自2009年,张玉良一直潜心布局,用五年时间打造绿地集团的业务框架,能源、金融和地产,目前已呈三足鼎立之态,综合实力在上海一众国企中排名第三。登陆港岛,并非为短期融资考虑,而是绿地的海外通道已经打开,扩张的时机已至。

  登陆港岛

  绿地筹备上市的速度,就像它盖楼的速度一样快。

  2013年5月8日,上海盛高置地(控股)有限公司(HK.00337,以下简称“盛高置地”)与绿地控股集团(“绿地控股”)联合宣布,绿地控股将通过其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以总共约30亿港元的代价,认购盛高置地增发的普通股及无投票权可换股优先股。交易完成后,绿地控股将持有扩大股本后60%的股份,盛高置地将更名为“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现有大股东董事局主席王伟贤将为第二大股东。

  在此之前的4月19日,盛高置地已经停牌。

  与另一家商业地产巨头万达相比,绿地的上市之路更为平坦。万达在今年更早时候借壳,启动了上市进程,但此前却经历了两轮私募、整体上市遇阻、院线板块A股排队等波折,而绿地高层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绿地和盛高置地接触的时间“也就半年”。

  房产咨询公司CRIC在今年一季度评出的房企十强中,绿地和万达是最后两家未上市公司,剩余8家均在香港上市,其中万科与保利均有A股、H股两个资本平台。

  能以未上市公司跻身十强,显示出绿地的实力,也更凸显出登陆联交所的重要性。绿地公告称,此次交易之后,上市公司将拥有更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本平台的优势也会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将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房地产企业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盛高置地主营中高端住宅、城市综合体及高端旅游地产,其与绿地同出自上海,目前进入国内10个城市,拥有近47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

  根据张玉良此前公开说法,绿地准备将海外及酒店业务注入壳公司。“这只是开始的设想,哪些资产装进去,装多少,还没最后确定。”绿地人士说。

  加速出海

  绿地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其加速出海奠定坚实的资本后援。正在调整地产架构的绿地,其商业地产的比例在逐年提高。2012年中,张玉良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首度提出,在两年内将绿地的商业地产比例调整到40%-50%。这会在某种程度上牺牲掉利润及回款速度,也是绿地出海的最直接动因。

  从今年年初的房企融资情况看,包括融创、绿城、碧桂园在内的众多内地房股均有融资动作。CRIC分析师朱一鸣认为,房企目前最普遍的做法是银团贷款及发行票据和债券,融资成本一般不超过10%,远低于内地信托、基金等15%以上的成本。从长远看,绿地也需要这样一个海外平台。

  此外,海外的金融产品也更匹配绿地的商业地产战略,因为当前内地的融资方式并不适用于商业地产,如银行贷款、信托和债券等,均有贷款期限和回报率或公司控制权的要求。而在更为成熟的西方地产市场,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看做为商业地产量身打造的融资方式,却在中国遭遇难产。绿地奔赴香港则可化解这种尴尬。

  “香港是最好的窗口,绿地要成为高度国际化的公司,必须走出去。”绿地人士如是说。

  不少房企如万通、万科、首创等,均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走出去”,但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认为,绿地的实质动作其实更大,“它在韩国济州岛的项目早就开始卖了。”这个占地1000亩的旅游度假大盘,是目前中韩两国最大的地产合作项目,韩国总统李明博曾在去年出席了该项目的签约仪式。

  除了韩国,绿地的触角已经延伸至欧洲、澳大利亚等地,涵盖酒店、住宅等多种业态,扩张速度惊人。“利用中国市场资源实施全球化战略”是张玉良一贯的理念,全球化不仅意味着更长期的收益,也带来实在的眼前收益。 2012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境外旅游消费国。所以绿地出海的第一选择是移民群体较为青睐、中国游客及留学生较多的国家及城市。“这是一种既符合市场需求和趋势,又能够发挥企业优势,并且风险可控的商业模式。特别在国际化初期。”张玉良说。

  商业地产野心

  绿地出海固然有多重考虑,国内地产调控的不确定性也是原因之一。在区域扩张的同时,绿地的地产产业链也在延长。

  善于谋划的张玉良让绿地成为一家综合型企业,在地产领域,他也不可能错过商业地产这个大蛋糕。绿地房地产体系中,商业地产目前比例不到40%,而两年内,张玉良希望这一数字达到40-50%。

  目前,国内主要针对住宅市场的调控已经陷入僵局。在张玉良看来,这是因为“用了较多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很少,方法不够好”。

  对此,绿地的选择是调结构。“市场压力比较大,但我们继续调结构是坚定的,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争取提高,哪怕行业下滑,我们也要继续进步。” 但商业地产的区域泡沫化已经开始。即使力主做商业的万科总裁郁亮,也在今年表示出对商业地产局部过热的担忧。而商业地产的龙头万达,在遍布全国的60多家万达广场中,也有部分出现招商危机。绿地的商业算盘该怎么打?

  “我们更高端,更注重配比,比如一万平米应该配什么商业,配多少商业,我们研究得比较深刻。”张玉良说,“小公司做专业,大公司做综合。”

  2012年,绿地与泰国正大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在北京CBD区域为其代建企业总部。双方的合作还包括国内在多个城市建设大型购物广场和绿地中心。初期投资规模已经超过百亿。

  “不但要代建,还有工程和后期的管理。”张玉良认为,能够为世界500强企业做到技术品牌输出,已经证明绿地的产品和实力。“它把所有要拿的土地交给我,我把它建完之后交给他,输出品牌,像酒店一样(贴牌代建),收7%的管理费,是非常好的一个转型,接下来这样的项目我们可能会做到几十个。”

  张玉良的计划是,绿地要做中国高端物业建设管理的品牌输出公司,这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些国际化的公司进来,可能各方面都不如我们,我们帮他建设管理,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这对我们来说是第三产业。我们做商业地产也得转型。”

  绿地的底气还来自需求旺盛的地方政府。“它做了政府想做、但没能力做的事情。”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认为,绿地中心迎合了城市升级的需求,也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看得见的业绩。

  绿地的挑战则是,从快进快出的住宅转向周转率低的商业地产,将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

  “我们的商业地产销售部分将占50%以上。”绿地高层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以其最主打的绿地中心为例,该中心将涵盖写字楼、商铺和酒店等业态,大部分或将出售。这将缓解绿地来自商业地产的资金压力。

  绿地的自持物业将是酒店。绿地人士介绍,目前其酒店项目已遍及北京、上海等全国35个城市,产品覆盖高、中端。目前建成及在建酒店60余家,资产规模200多亿元。“绿地已成为国内最大酒店物业持有商和管理运营商之一。”

  张玉良表示,尽管遭遇调控,但“绿地这样的企业资金链不紧张”,因为银行对好客户依然舍得放款。“而且绿地产品多元,所以中、长期和短期贷款的匹配很好;有好的产业结构就不难融资。”

  另一个绿地

  在地产调控极为严峻的2012年,绿地终于跻身千亿之列。不应被忽视的是,在与地产业务并列的金融和能源领域,绿地更早实现了突破。

  张玉良透露,2011年绿地的总产值是1800多亿元,其中1100多亿元来自能源和金融板块的贡献。“这两大板块能够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为地产提供强大的现金流。目前这三大领域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在调控的背景下,广大地产商感觉寒风凛冽,但是我们没有这种感觉。”

  “你能看到的是一个结果,就是2011年绿地拥有了很合理的产业结构。但你没看到的是,我们为此已经调整了五年。”宋延庆说。

  在能源领域,绿地在国内瞄准煤炭深加工领域、建立石油产供销一体化基地;在发展中国家采取“主业换能源”的策略。

  在金融领域,绿地参股、控股多家银行,对证券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亦有涉猎。

  按照张玉良的规划,未来五年,绿地计划达到4500亿到5000亿规模,进入世界200强。其中能源规模2000亿,房地产1800亿,金融1000亿。

  “一个大企业需要有稳定的产业结构。”张玉良认为,绿地的产业多元化不仅是稳增长的需要,也是为了应对宏观调控。

  在绿地集团的简介中,依然写着“房地产主业突出,能源、金融等相关产业并举发展”的产业布局。作为主业中的主业,无论是产品还是区域的调整,都预示着地产在短期内仍是绿地的重心。

  这也是绿地最大的优势所在。“做政府想做的事情、做市场需要的项目是绿地一贯的理念。”张玉良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接下来的例子是超高层的绿地中心:中国的城市需要有个标志物,这种需求,相当多的政府都有。比如曾经的上海金茂,是国家13个部委出钱建成,而现在绿地一家公司就可以做十几个类似项目。高技术、长周期、大风险,当然也有大收益。

  时间可以倒回到1992年绿地成立的年份,这一年,邓小平完成了他最后一次南巡,之后十万党政干部弃官从商,这批人后来被称作92派。在中央部委任职的黄怒波、结束10年钢铁工人身份的许家印以及在上海农委分管住房分配的张玉良,都在这一年下海,且是最后一批入行地产的大佬。

  或许从那时起,绿地的脉络就已经定下。

分享到:
责任编辑:柯刚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王健林、万达集团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回应来了
  2. 2起始总价54.1亿元!昌平东小口、北七家两宗宅地转正挂牌
  3. 3一骑绝尘!电建地产泷悦·玖宸荣获北京金秋别墅市场“三冠王”
  4. 4越秀地产8亿入股滨江集团杭州余杭地块
  5. 5北京9月已有22个新盘取证 提供近6000套房源
  6. 6广州可申请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7. 7天津盛大地产2.813亿元底价竞得天津静海城区首宗宅地
  8. 8长春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新闻推荐

  1. 1一骑绝尘!电建地产泷悦·玖宸荣获北京金秋别墅市场“三冠王”
  2. 2王健林、万达集团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回应来了
  3. 3越秀地产8亿入股滨江集团杭州余杭地块
  4. 4天津盛大地产2.813亿元底价竞得天津静海城区首宗宅地
  5. 5长春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6. 6北京9月已有22个新盘取证 提供近6000套房源
  7. 7起始总价54.1亿元!昌平东小口、北七家两宗宅地转正挂牌
  8. 8广州可申请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9. 9魂取东方、形见世界,金茂越秀联袂呈现北京豪宅市场新标杆
  10. 10天恒集团挂牌转让111套房产 总价超3.3亿元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