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批”天乐服装批发市场关门前甩货,吸引众多淘客前来。(资料图片)图/CFP
早期商户从卖玉米转行卖服装 大批东北人十几年前入驻“动批”发家不少人在北京有两套房
早上6点半,北京动物园附近的聚龙外贸服装商城内,商户李威和妻子整理着摊位上的衣服,他们要选择最新、最时尚的款式,悬挂在不足两平米摊位的醒目位置,招徕批发者。
见到拉着小推车的顾客经过,李威会说“刚来啊,大姐”。亲切而又熟悉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与顾客的距离。“这款给我来几件,那款有其他颜色吗。”大姐停住脚步,开始进货。
上午9点到11点,市场的业务最繁忙,上千个摊位前,来自全国的服装批发商一摞摞地批发服装。
这里就是“动批”,是北京市商品交易市场较为集中、规模较大的区域之一,其服装、小商品分销及
物流辐射范围广,已成为北京市商业发展中的特色业态,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另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服装批发和小商品交易为重点的“动批”,业态低端、周边环境秩序脏乱、产业模式与区域功能定位不相匹配等问题日益突出。
“有的人发家了,在北京买两套房”
李威等近千个商户所在的聚龙外贸服装商场是“动批”9个商城中的一个。
专门做欧版大码服装的东北人李威在“动批”干了五年多,年届而立之年的他,之前是一名西餐厨师,干了很多年。如今,李威自己设计服装,然后交给江浙沪地区的服装加工厂制作。因为常出差拿货,李威雇了两名销售人员,专门盯着“动批”的摊位。
对于目前的收入,李威并不满意,“赚不太多,而且是辛苦钱,竞争太激烈了。”
李威介绍,“动批”里的商户,东北人特别多,有些东北人都是十几年前到北京的,“最早的时候,他们多数在动物园门前卖老玉米,后来‘动批’的棚子搭起来了,三千元就能买断一个摊位,生意好做极了,很多人都赚翻了,发家了,在北京买了两套房子。”
如今,“动批”的好受捧已不再,另一个商户北京人林果果介绍,现在一个摊位租金要80万元,而且租期只有10年,“赚得少多了,如果自己设计的衣服成了爆款(业内术语,就是某个款式的衣服卖得特别好),可能多赚点”。
2025-09-26 07:15
2025-09-26 07:10
2025-09-25 07:30
2025-09-25 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