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5年增加近500万
线路的四通八达,乘客数量年年上浮。2007年,日均客运量179.43万人次。到了去年,日均客运量达到672.57万人次。日均客流量平均每年增加近百万。
去年,本市日客运量记录为839.05人次。今年刚刚进入3月,间隔一周时间,地铁日客运量就连闯两关,3月1日突破900万人次,3月8日则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这一数据超过了莫斯科地铁日均800万至900万人次的客流量。
同时,随着四条地铁新线的开通,地铁全路网日均客流量增加24.84%,15条线中有12条线客流增加。其中,一些主要线路客流量也发生明显变化:随着6号线开通,往年最挤线路1号线,客流同比去年下降3.43%;10号线延长形成大C形状后,日均客流同比增加54.22%,客运量也超过1号线,成为本市最挤地铁线;9号线连通北京西站后,客运量猛增849.10%;8号线延长后,客流同比增加72.43%。
更多人选择了绿色环保的地铁,为地面交通拥堵治理赢得了空间和时间。2012年,中心城交通指数控制在5.2左右,全市交通总体安全顺畅。今年,14号线西段、10号线二期剩余区段等4条新线开通试运营,运营里程再增22.8公里。届时,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力争达到46%,中心城交通指数控制在6.0以下。
每名地铁乘客平均坐11站
“地铁族”增多也必然带来一些制约。最显而易见的就是部分地铁站早晚高峰限流。北京地铁发布,今年一季度常态限流车站,总数达到41座。大部分车站限流时间为早7时至9时。
数据统计显示,平均每名乘客乘车站数为11站。大约9成以上的乘客换乘次数在2次以下。70%以上持一卡通搭地铁的乘客平均每周乘坐1到14次。
人流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快速便捷的地铁不仅缓解了客流压力,也成为促进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动脉。以去年开通的地铁10号线二期为例,串联起潘家园旧货市场、十里河建材一条街,大红门、公主坟商圈等功能区,还与宋家庄、六里桥、公主坟、五路等多个大型交通枢纽相衔接。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及曾表示,由轨道交通延伸出的居住、商业、文化等各项产业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动整片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挑战:线网升级应对“1000万”
14号线用A型车运力增29%
根据市交通委发布的数据显示,1027.54万人次的地铁出行量,大约是本市公共出行比例的近40%。本月4日至8日,地铁日均客流量占公共出行比例的35%左右。随着轨道线网的优化及加密,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攀升。
2025-09-25 07:10
2025-09-24 12:14
2025-09-23 07:00
2025-09-22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