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内容
在房地产销售进入相对平稳甚至低迷的情况下,住房租赁市场却呈现租金连续上涨的情况,也就是住房销售和租赁的价格趋势倒挂。不少人甚至感叹,没有成为房奴,却沦为租奴。
房租的高低直接涉及到普通大众的利益问题,尤其是城市外来打工群体。但理性分析,目前房价租金比依然处于超高位,一线城市都在400-500倍左右,换算成租金回报率,也就是3%左右,也就是说,面对高房价,目前的租金水平还是相对较低的,涨一些似乎也合理。但房租的连续上涨毕竟又涉及到了普通民众的民生问题,这方面就需要政府加大介入的力度,多建公租房,尤其是区位合理的公租房。另外,还应理顺市场化租赁的税费措施,鼓励有多余住房的民众把房租拿出来出租,在一定程度缓解房租持续上涨的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近两年住房租金价格指数统计数据,全国房租价格几乎逐月上涨。传统房租上涨潮未见消退,多种新情况又让租金“水涨船高”。
供求逆转,房租“又涨了”
进入三月,也迎来租房高峰期。一些媒体近日调查部分城市发现,今年房租的上涨幅度比往年更大,两三成的上涨幅度随处可见,个别房源甚至翻倍涨。
从各个中介门店来看,无论带看量还是成交量,较节前至少都增加了30%。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租金随着需求增加而水涨船高。
上海等城市的房租涨势同样明显。今年2月份,上海房屋租赁指数环比上涨0.51%,涨幅相比上月扩大0.23个百分点,租赁指数涨幅翘头,走势强劲。
这一当前涨势背后的事实是:房租已连涨了近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CPI同比上涨1.4%,其中房租同比上涨2%。从国家统计局历史数据发现,住房租金价格自有连续统计记录以来,已连续上涨45个月,最高月涨幅达到6%左右。
多重因素叠加,出租房源告急
影响房租价格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1.楼盘新旧,房屋的折旧率约每年2%—3%。10年以上的房屋设备陈旧、户型过时,总价值会少很多,租金也要大打折扣;
2.地理位置,靠近商业热点区域、知名大学、距离轨道交通步行10-15分钟的房屋同比租金较高;
3.空置率,每年春节前后是空置高峰,一年平均有一个月要计入空置期;
4.家装环境,室内的家具和非毛坯情况也会对租金造成影响,且房子面积越大,产生的差价也越高。经二次非毛坯、家电齐全的住房相较家装一般的住房价格会偏高;
5.同社区内的因素,同一社区内,楼层、方位等较小因素同样会对租金产生一定影响。若户型面积相同,中高楼层相较于低楼层和顶层,同社区内的南排楼高于北排楼;
6、供求关系及有效房源等。
但今年租房市场又叠加了多种新情况。从3月开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实施,随着不动产登记的开始,许多人对房价下降有了更高的期望,于是暂缓买房甚至持币观望,租房的人群也就增多,房租价格随之上涨。
房租过快上涨,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一些人为因素也不容忽视。部分中介向买卖双方收取过高的佣金,导致房东将此成本转嫁给租户,从而抬高了租金。此外,一些中介还特意与房东达成默契抬高租金,从中获取差价收益。
增加租赁房源供应才是解决之道
租房是一个相当繁复的过程,几乎每一个交易都伴随着不愉快。房产中介行业里充满“痛点”,“高佣金”“假房源”“信息不对称”“服务不标准”等尤为突出。
面对房屋租赁市场持续的租金上涨和供不应求,应加强对房产中介市场的规范整治监管,以稳定房租市场价格。但现实是,相关部门的监管却明显“慢半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外来务工人员及新就业大学生不断增加,而房价的居高不下,加上户籍、社保等方面限制仍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存在,未来租房市场或仍将呈现“房租上涨、一房难求”的局面。
住建部1月14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进租赁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住房租赁经营机构,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下一步的关键,是看各方能否制定出可行、细致的操作规范。完善保障房制度、加大公租房供应,以此解决“夹心层”的房屋租赁需求,缓解租赁房源紧张等问题,使房租回归理性,同时,以公租房的“廉价”拉低房租市场整体价格区位。此外,要加大公积金支付房租等政策的落实,切实解决租房户的现实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