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走的仍是土地财政“圈地”运动的老路,但会有所收敛。李克强副总理已经提出来,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且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严格保护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这意味着,“土地财政”的成本大大提高了,这将抑制“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传统的粗暴的“圈地运动”无法持续。
目前,地方实践中的土地开发模式是,企业、政府、原住民之间通过谈判,形成对土地开发和城市更新以后的共赢模式。农民让渡出来一部分土地搞市政,让渡一部分卖地溢价来融资,留一部分土地享受未来的增值收益。
地方城镇化建设以及相应偏低的房价是否会让更多的人逃离北上广,这个问题不好“一刀切”地看待。其实在中国,所谓的大城市,也就是公共服务更好的地方。人们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实际上是向往更好的公共服务。
■ 业界声音
“不能盲目相信‘一定会涨’”
张旭(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
一些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与有买房置业意向者收入相比,差距过大。是使得一些购房者转而回到家乡购房。从回乡买房的人群特征来看,多数人还是为了满足自己未来发展的需求,比如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工作而买房,投资保值需求仍然是少数。
目前对于回家买房者的数量没有确切的统计,但相比一线城市庞大的“刚需”,仍只占很少的比例。因此无论是对于一线城市房价,还是其所在家乡的房价,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如果今年国家调控政策并无太大调整,预计一线城市和一些重点二线城市房价仍将继续上行;但一些规模不大、楼市库存量较高的二线城市,房价走势要看市场具体情况,不能盲目乐观相信“一定会涨”。
“二三线城市房价会小涨”
杨红旭(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
供求关系是影响房价变化的终极因素。和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的供不应求相比,许多二三线乃至四线是供大于求的。我们现在看到一些三线城市,去库存化周期达十二三个月,这个时间是偏长的,北京、广州、深圳楼市去库存化周期只有7个月。二三线城市存货量偏大,这将压制上涨的幅度。
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我们认为,二三线城市只可能是小涨,今年也会继续小涨,毕竟整体市场还是向上的。
从调控政策面看,近期新出的“国五条”对多数二三线城市影响不大。未来的调控将更凸显“差异化”,重点将是针对房价涨幅较大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
“房价地区分化已出现”
范小冲(阳光100集团常务副总裁):
二三线城市是一个分化的市场,房价的不同走势受到城市竞争力强弱的影响。有些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城市地位上升,有新的人口进入,供需矛盾也比较尖锐;但也有一些城市资源枯竭,产业升级不到位,对人口的吸引力不足,同时可供土地资源又很多,加上前期炒作厉害,房价没有上涨动力,甚至还会下跌。
此外,国务院重申调控的“国五条”也表明,要对部分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压一压”。就今年来看,包括限购、限贷等“紧箍咒”仍在,这就会遏制房价的涨幅。总体来看,大涨的可能性不大。
23小时前
23小时前
23小时前
23小时前